搭乘“中国制造2025”推进桥梁技术升级
  创建时间: 2016-12-01 09:47

“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主体,是立国之本、兴邦之器、强国之基。”

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,支撑我国世界制造大国地位。然而,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,我国制造业仍大而不强,在质量效益、资源利用效率、产业结构布局、信息化程度、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差距明显,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。2015年中央制定的《中国制造2025》为迈向工业制造强国提出了明确的行动纲领。

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我国桥梁建设如何搭上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战车?钢桥、组合结构桥梁应如何发展?
透视德国“工业4.0”

进入21世纪后,美、欧、日、韩等国制定了一系列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规划,突破原有工业化模式。德国提出了信息化、物联网与工业制造深度融合的“工业4.0”,意欲引领工业制造的发展。从此拉开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序幕。“工业4.0”的核心内容如下:

  1. 互联网络。“工业4.0”的核心是在提高工业机器人智能水平的基础上,把不同类型和功能的智能化单机设备互联组成智能生产线,不同智能生产线互联组成智能工厂,不同地域、行业、企业的智能工厂互联组成智能制造系统。另一核心是信息与物理互联系统。它使物理设备具有计算、通讯、控制、远程协调、自治等五大功能,实现虚拟网络与现实物理的深度融合。

  2. 合集成。将无处不在的传感器、嵌入式终端系统、智能控制系统、通讯设施等,通过信息——物理互联系统(CPS)形成一个智能网络,使人—人、人—机、机—机、服务—服务之间互联,实现纵向、横向、终端对终端的综合集成。

  3. 数据。产品生产(设计、建模、工艺、加工、检测、维修、产品结构、零部件配置、变更等)、企业运营(组织结构、业务管理、生产设备、市场营销、质量控制、生产、采购、库存、目标计划、电子商务等)、价值链(客户、供销商、合作伙伴等)、外部环境(经济运行、行业、市场、竞争对手等)的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, 适时控制分析这些数据,可促进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、节省资源、降低成本,还可协调产品与社会需求、协调产品结构,并促进全社会进入数字化时代。

  4. 创新。“工业4.0” 的实施过程实际上是制造技术、产品、模式、业态、组织等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。① 技术创新:新型传感器、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、移动互联、大数据等在信息技术创新体系中不断演进,并为创新技术在其他行业的不断融合、渗透奠定了技术基础;传统工业在信息化创新环境中,不断优化创新流程、创新手段、创新模式,在既有技术路线上不断演进;传统工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推进综合集成技术,也包括工业软硬件、虚拟制造、工业电子等单项技术。②产品创新:信息通信技术不断融入工业装备中,推动工业产品向数字化、智能化方向发展,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。另一方面,制造装备从单机智能化向智能生产线、智能车间、智能工厂演进,为产品创新提供了重要方向。③模式创新:在生产模式层面,将由过去的“人脑分析判断+机器生产制造”转变为“智能机器分析判断+智能机器生产制造”。商业模式层面,“网络化制造”“自我调适的物流”“集成客户制造工程”等的出现,必将带来新的商业模式,以适应动态商业网络而非单个公司。④业态创新:伴随信息等技术的升级,现有生产领域中将不断衍生出新型产业。当前,工业云服务、工业大数据应用、物联网应用都可催生出新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。⑤组织创新:企业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现代管理理念,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和企业组织再造,诞生符合智能制造要求的新的组织模式。

  5. 转型。物联网和服务联网将渗透到工业各个环节, 形成高度灵活、个性化、智能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,推动生产方式由大规模生产向个性化定制转型,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、由以劳动力和资本投入的传统生产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。

    总的来看,“工业4.0”是发展的动态的概念,是只有起始没有终止的持续不断发展的概念。从根本上说,它是一种在信息技术发展到新阶段而产生的新的工业发展模式。

推进中国桥梁技术升级

《中国制造2025》的关键词是创新,而桥梁建设创新是建立在深知本行业基础理论、基础技术、基础工艺和社会新技术、新理念的集成、有机融合。因此,桥梁建设者首先应正视本行业的现状,承认与先进水平的差距;然后,制定有远见、可实现的发展规划和目标。

实现“桥梁强国梦”应分三步走。第一步:面对现实,提升人员素质和认知理念、提升质量和生产效率、降低材料和能源消耗。第二步:引入社会先进技术与桥梁建设相融合,为数字化、自动化、联网化打下基础,力争由大变强。第三步:实现数字化、自动化、联网化,向半智能化、智能化推进,进入领先行列。以下仅从桥梁设计、制造、施工3个环节谈一谈推进技术升级的个人之见。

桥梁设计

  1. 设计要素包括:

    方案设计。对于选定的线路,依据条件合理布跨,选择经济性较优的桥式。

    结构计算。建立正确的计算模型,选用合适的计算理论、材料等,进行整体结构分析,使之满足相应的要求。

    构造细节设计。构建之间的连接设计,应传力直接、构造简洁、力流均顺,并选择合适的连接方法。对于构造、传力复杂的接头,需建立局部3D计算模型计算分析, 使热点应变和局部变位满足相关标准要求。

  2. 提升设计技术水平:

    第一步:①人员再培训。加强经典知识传承,掌握基础理论以及上下游产业链(如材料、制造、施工、维修等)基础知识,并及时进行知识更新。②逐步建立设计资料数据库。③建立良好的学术氛围和设计理念。设计质量应以较长时期运营检验为标准,不宜通车一年后即参与评奖等活动;应适当调整技术准入门槛,避免盲目追求“奇”“怪”“异”。

    第二步:逐步推动数字化设计,建立与下游产业(制造、架设、维修管理)的互联;改进现有设计模式,大幅提升设计质量。

    第三步:引入“深度学习”“蒙特卡洛树搜索”“神经网络”等理论,推进虚拟-物理(结构物)互联设计、智能设计。

桥梁制造

  1. 制造要素包括:

    技术准备。依据结构特征和架设方案,合理分割为基本制造单元和基本假设单元;按材质、规格编制采购料单,进料,性能复验;选定制造方案,进行评定试验,制定制造工艺、检验标准和检测方法;检验制造设备的精度和完好性。

    材料加工。钢材包括钢板预处理、划线、切割、开坡口、制孔、异形板的成型。混凝土包括混凝土配方和浇筑,钢筋和PS束的定位、模板。

    桥梁制造。生产管理方面包括组织、装备、物流、安全、工期。质量管理包括强化制造全过程的质量控制,特别是焊接质量、混凝土质量控制、几何尺寸误差控制。

  2. 推进制造技术升级:

    第一步:①人员再培训。加大基础理论、基础工艺和技能的培训力度,掌握与产业上游(设计)下游(施工、维修管理)密切相关的知识;完善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。加强焊接变形控制技术的培训和研究。②提质增效。采取各种技术措施,提高质量稳定性、减少离散性。健全真正意义上的质检体系。逐步调整车间生产流水线布局, 为自动化流水线生产做准备。配齐数控作业设备,全面推动数控作业化。③节能减污。逐步开发计算机配料采购, 合理设计焊缝断面,有效控制焊接变形技术、用切削倒棱机代替手工砂轮,用电预热法代替火焰预热等,大幅降低能源损耗以及人力、物力成本,减少粉尘、噪音污染,为推动自动化制造,数控(NC)制造,绿色制造打下基础。④改善制造业市场环境。提高钢桥制造的技术准入门槛值,改善目前较乱的承包方式,防止恶性竞争,明确承包人的责任和权力。

    第二步:逐步推动钢桥制造自动化流水作业。全面推进NC作业法。开发从图纸转换、配料、钢材前加工(划线、切割、制孔等)、组装和焊接、预拼装、检测等生产全过程的计算机管理系统,推进信息化与制造的融合。从粗放型生产模式向技术集约型生产模式转变。

    第三步:全面实现钢桥制造全自动化、NC作业法。由单一设备的数字化向车间互联网生产管理系统转变,进而建立向制造上、下游延伸的互联网系统。推进虚拟制造与物理制造的融合,向智能化制造推进。实现绿色制造,打造质量品牌,提升国际竞争力。

桥梁施工

  1. 施工要素包括:

    技术准备。依据结构特征,桥位的地质地貌、气候气象、运输条件等,选定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。在架设过程中,特别是结构体系转换时,应建立正确的计算模型、加载工况,进行应力、变位检算,并与实时监测结果进行比较。整备临时施工设施,并进行受力分析;整备各种施工设备,特别是运、吊、张拉设备的健全性和安全性。做施工中可能遇到强风、暴风、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应变措施。

    施工管理。生产管理包括组织、装备、物流、安全、工期。质量管理包括架设全过程的质量控制,特别是合龙时几何线形的控制及措施;现场混凝土施工质量和预应力索张拉精度;现场焊接质量和HTB施工质量。

  2. 推进施工技术升级:

    第一步:①人员再培训。掌握结构基础理论、基本施工方法及工艺。了解产业链上游(设计、制造)和下游(维修管理)的基本知识,以及地震、强风、暴雨等对结构影响的基本知识,并且及时进行知识更新。②熟练掌握常用的施工方法。③增强施工安全意识,严格执行审查、监管,强化施工流程、工艺的严肃性,拒绝随意性。降低一般施工事故发生率,杜绝重大施工事故。④提高施工管理和质量管理水平。⑤改善市场环境,严格控制准入门槛。

    第二步:①预制节段、利用大型数控设备大段吊装施工是今后的方向,因此,应不断提升大型高端设备的水平。此外,利用率较低的大型设备应先建立租赁制。②提质增效、节能减污、降低材料损耗、减少劳动力投入,提高附加值,增强企业竞争力。③逐步建立施工资料、施工案例、专家知识等数据库。建立施工全过程的计算机网络系统。④以人才、施工技术、高端设备为核心,提升施工水平和企业文化水平。

    第三步:推进与产业上游(设计、制造)、下游(维修管理)等环节的计算机互联。实现数字化施工、绿色施工。打造质量品牌、提升国际竞争能力。

    QQ图片20161129164932.jpg

组合结构正逢其时

提升质量是当务之急

长久以来,由于混凝土材料单价低,使得PC梁桥在我国获得了广泛应用。这有一定片面性。桥梁建设造价不应仅计入材料费,还应考虑上、下部结构建设费的比率(大体相等则是最经济的)、建设工期、环境污染、劳动力成本、耐久性和长期维修管理费、资源再利用等,进行综合比较。

相同跨度PC梁与组合梁、钢桥相比,自重大、结构韧性率低、施工麻烦、工期较长,劳动力投入多,不利于延伸跨长、抗震性能差,不宜于要求快速施工的城市桥梁建设。

此外,中国现状是——①钢材质量已有较大提高,性能稳定。②降低空气污染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大事,混凝土的砂、石原材料大量就地开采造成自然环境破坏和粉尘污染。③企业已无劳动力红利作为低成本竞争的空间。

基于上述理由,组合结构梁在中小跨度桥梁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,钢桥在大跨度桥梁上有无可替代性。

然而,目前我国桥梁建设人员大部分习惯于RC、PC 梁的设计、施工,在基础知识结构系统性方面对钢桥和组合梁桥认知不足,这源于院校教育和工作后的再培训。加之,一些新结构的出现,因设计、制造、施工质量欠佳而产生了病害。“如何办”是我们面临的紧迫而严峻课题。

1. 设计质量

树立正确设计理念、经典理论继承和新技术知识更新、提升设计质量是桥梁设计的首要问题。

① 应遵循经典的材料力学、结构力学、桥梁结构设计原理等经过长期验证的基础理论,违背则必然产生问题。例如:钢桁梁斜拉桥,斜拉索不支撑在主桁节点上而支撑在桥面板纵梁上;扁平钢桁加劲梁悬索桥,不设主梁腹板,支座不设在主梁腹板正下方。经典基础理指出:桥梁功能是承受交通荷载,荷载(力)是以最捷径途径传递给相邻的支撑部件,直至地基。否则将产生次弯矩和次应力集中,进而引发疲劳裂纹。

② 工业技术的进步是建立在世界知识宝库的基础上,是对该项技术发展、演变的深入了解,否则要走很多弯路。例如:钢桥面板的疲劳问题,正交异性钢桥面板(SOP)是二次大战后德国正式用于钢桥,继之推广至世界各国,后经不断研究、改进、试验检验,所积累的成果值得我们认真学习。现已认识到:由于SOP的结构特征、受力行为、疲劳裂纹产生原因,与以往钢桥疲劳设计方法,即用构件名义应力按构造细节分类法检算疲劳完全不同。应采用构造细节疲劳设计法确保其耐久性。

③ 在城市桥梁中, 一些人员不顾结构力学原理、材料特征、施工的可行性和困难, 设计了一些“奇”“异”“怪”的桥梁,导致投资过大,并留下了病根。

④ 其他。节点构造细节设计应传力直接、明确,应力流匀顺,构造简单;整体结构FEM分析应建立正确的计算模型,选用合适的计算理论,节点局部FEM分析应正确选用单元类型和尺寸,并明确Von Messes应力的检验判据;针对不同结构应给出预拱度值及其设置方法。

2.制造质量

质量、效率、人员再培训是实现钢桥制造技术升级的主要抓项。

① 钢桥是典型的一桥一样的个性化产品,每座桥应有针对性地制定制造方案,不可一个制造方案用于所有桥。

② 现在的钢桥均为栓焊结构或全焊结构,应掌握焊接的基础知识、技术、工艺和技能。焊接工艺评定试验是选定性试验,不是验证性试验,更不能专人“代考”,使之流于形式。焊接工艺应有针对性,焊接措施应明确,应强化工艺措施的严肃性,并在生产中得以实实在在贯彻执行。应明确承包方是产品质量的责任方,焊接质量(外观、内部、接头力学性能、焊接变形控制)应贯彻生产的全过程,而不能仅依赖最后的无损探伤。提高焊接变形控制技术水平,需长期深入理解,不断累积。材料、能源损耗大、劳力投入多、粉尘噪音污染严重,这是目前被企业忽视的问题。

③ 应关注组织机构人员更换时的业务知识传承。现在各大企业的设备、厂房有了很大的改观,人员学历也越来越高,但产品质量却有下降的趋势,原因之一是人员更替。另外,因劳务费上涨,分包商焊工也频频变换。这就阻碍了建设一支稳定的、高水平的专业化队伍。

④ 一些大型企业已购进了先进的NC设备,但都是单机行为,需联网组成NC作业法;应推进生产流水线布局和改造,形成自动化流水线作业;开发生产全过程计算机管理系统,以利于提质增效,提高人均增量、人均产值,向数字制造、绿色制造推进,提升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。

3.架设质量
要想实现降低事故、提升质量,人员再培训是目前实现施工技术升级的要点。

① 每一座桥应详细制定施工方案和计划,并针对可能发生的变化而变更设计方案,针对特发事件情况制定应急方案。应强化施工过程的跟踪监控,并与计算分析进行比较、及时调整,确保施工的安全和顺利。应明确简单、方便、经济的施工方案是最优方案,不应简单问题复杂化,复杂问题简单化。强化安全意识,严格安全制度和监管。

② 现场施工条件较差,对混凝土、焊接、高强度螺栓等施工质量有诸多不利影响,应强化相关施工工艺规则的要求,不得为了抢进度而忽略自然规律,不得图省事而忽略了工艺程序,不得因任何理由而由非专业人员参加施工。

③ 关注施工人员,特别是分包队的技术准入门槛。应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熟练施工技能的专业化施工队伍,建立企业文化品牌,提升企业竞争能力。

QQ图片20161129164936.jpg

推进组合梁的应用和发展

世界桥梁界认为,21世纪是组合结构时代。作为受弯结构的组合梁桥,用混凝土承受压力,钢承受拉力,两者间通过剪力键接合成整体而共同工作,发挥各自材料的性能优点,克服了各自的缺点。另外,钢-混凝组合桥面板技术正在替换既有桥梁病害较多的混凝土桥面板,并开始用于新桥。
推进我国组合结构桥梁的发展:

  1. 新的设计理论:过去用弹性模量比把混凝土和钢换算成同一种材料,按完全平截面变形假定的弹性理论进行计算分析。显然,这与受弯组合梁的受力行为有很大出入,造成早期组合梁桥剪力键力破坏,混凝土板裂纹而失去承载能力。
    新的设计理论是承认混凝土板与钢梁之间客观存在的非连续界面,考虑剪力键的承载力(抗剪、抗拉)和抗剪刚度,按不完全平面变形理论,采用组合单元进行FEM分析,使混凝土板与钢梁之间的微错动限制在0.183mm以下。对于非预应力负弯矩区,考虑钢筋应力和圆周率(增大混凝土握裹面积)的限制裂纹宽度的设计方法。制定新的设计规范。

  2. .剪力键:对于承受弯曲的组合梁,剪力键把混凝土板和钢梁结合成整体而共同工作,剪力键既受剪力又因阻止混凝土板与钢梁剥离而受拉拔。所以,剪力键抗拉承载力和抗疲劳性能不容忽视。另外应按剪力分布设置剪力键,不宜设置成“剪力钉束”。从而应开发抗剪、抗拔、抗疲劳性能较优的剪力键,提高剪力键的焊接技术和焊接质量

  3. 施工:组合梁施工方法和混凝土浇灌顺序是组合梁桥设计的前提。除应考虑设备、运输、桥位既有建筑物制约等条件外,还应考虑:①有利于调整钢梁和混凝土板的受力状态和应力分布。②减少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变形。应优先考虑预制块或预制节段施工法。

  4. 结构形式:组合结构有很大的开发、创新空间, 如:工字钢组合梁、开口钢梁组合梁、SRC梁、波形钢腹板PC箱梁、钢管混凝土组合梁、钢-混凝土混合梁、混合刚构等等。应注意,一定的结构形式适用于一定跨度,不可在跨长上攀比,追求跨度的超越。应提升结构、构造细节设计和施工的技术水平和质量。

QQ图片20161129164940.jpg

加压气化产品(查看

抱歉,您还不是VIP会员,无法查看详细信息

VIP会员可免费查看

立即开通VIP会员
点击了解如何开通VIP会员